以伊冲突再起 波诡云谲
当地时间 10 月 26 日,以色列对伊朗本土实施报复性打击,旋即宣布军事行动结束。伊朗并未立即做出报复回应,本轮以伊冲突再次有惊无险。事态导火索指向黎巴嫩真主党:9 月 28 日,以色列定点清除真主党最高领导人纳斯鲁拉后,伊朗作为真主党靠山,于 10 月 1 日发射 200 多枚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本土。一个月后,以色列展开反击。
真主党的命运转折
加沙冲突将永久改变以色列与抵抗轴心的关系,成为地区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。美国白宫官员称其具有历史性意义。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真主党的命运转折。本为加沙冲突配角的真主党意外成为主角,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。
10 月 29 日,真主党通过灯塔电视台发表声明,选举纳伊姆·卡西姆为新任领导人。卡西姆是真主党创始元老之一,长期担任副总书记,纳斯鲁拉遇袭身亡后一直代理真主党领导。卡西姆和真主党需要重新审视 40 多年的路线和政策。
以色列背负大包袱
抵抗轴心并非组织化团体,一般认为伊朗、叙利亚、伊拉克民兵、也门胡塞武装、黎巴嫩真主党、加沙哈马斯是核心成员。加沙冲突中,叙利亚未参与,活跃成员包括其他五支力量。
冲突前,以色列对抵抗轴心成员实施遏制、威慑、削弱和控制政策。冲突后,以色列首先改变对哈马斯的政策,认为哈马斯不可控制,必须消灭。同时,以色列认为真主党也难以控制,即使无法消灭,也必须削弱其战斗力,使其丧失袭击决心和实力。
这是以色列国家安全政策的历史性转变,将改写与哈马斯、真主党的关系。以色列将在加沙和黎巴嫩背负沉重负担,持续投入大量经济、政治和军事资源。
哈马斯的命运不确定
以色列将在不占领加沙的情况下控制其安全,确保没有哈马斯政权和成建制军队。以色列已在加沙与以色列边境建立 1 公里隔离带,战后加沙领土面积将缩小 16%。以色列军队将驻扎加沙内部,随时随地进出,对哈马斯实施打击。
自 2006 年以来,以色列对真主党实施较温和的管理措施。双方偶有交火,但遵循游戏规则,避免爆发大规模冲突。哈马斯越境袭击以色列改变了以色列的看法。以色列认为,真主党实力远大于哈马斯,突袭以色列的可能性更大。
自 10 月 8 日起,真主党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,但未造成实质性损害。以色列则实施有限打击,目标是消灭真主党有生力量。以色列结束加沙战争后,集中力量对付真主党,发动全方位打击。
以真冲突将持续升级
与哈马斯不同,黎巴嫩是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,以色列无法彻底消灭真主党。但以色列的行为表明,其决心彻底解决真主党问题。
中东格局将发生变动。以色列与抵抗轴心的关系将持续紧张,以真冲突将进一步升级。真主党的命运也引发关注,卡西姆领导下的真主党将如何应对以色列的压力,值得密切观察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osite.cn/zuixinwz/49.html